2011 年 10 月 13 日

Side A

当年填志愿来中法,我完全是出于自己的意向。我的高考分数离清华北大差上那么十几分,报交大复旦之类的学校也显得不够从容。一开始意有所属的学校是南京大学,到后来看了北航网站,发现了中法工程师学院,就萌生了不如报这里的想法。

当时是觉得学学法语会很有意思,虽然自己没听过多少句法语。也许是因为喜欢王小波的书,而王小波很推崇杜拉斯的《情人》。此外,我也对招生网站上的「法国工程师培养模式」很感兴趣,在那时候的我看来,学术的法国,是柯西高斯傅立叶,也是帕斯卡和拉普拉斯。那一年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在书页页脚处常常有各种小故事,其中伽罗华的故事最让我感兴趣:少年时代聪慧过人,年纪轻轻就发明了群论的思想,可惜天妒英才过早辞世。于是我也很想学一学群论,看看那是什么东西。

基于上述漫无边际的念头我对于自己在中法的生活产生了一个想象:在某一个下午,我坐在古旧的房子里,手捧着一本厚厚的堆满公式的书,看到精彩之处,抬头望向窗外的阳光,视线越过环绕在四周的书,露出会心的笑容。这种想象感觉像是哈利波特看多了才会有的,于是基于这个想象,在两相权衡之中我选择了来到北航。

我当时根本没有明确地想到留学的事情,和招生的老师聊的时候也没有过多地问这方面的内容。因为家庭经济条件的原因,留学这个选项估计已经被我下意识地屏蔽掉了。当然如果有条件去的话当然还是会去的,那是我当时的想法。

双亲当时想鼓动我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这样的财经类院校,不过我觉得辛辛苦苦学了这么多年的数理化,一朝就丢掉了很可惜,所以一直没把它放在考虑范围内。最后,贸大没有什么保证专业的承诺,而北航有,加上中法的招生介绍也令他们感兴趣,于是还是由了我。

Side B

回到现在来看,自己的选择其实没有多少理性可言,就像我后来找导师的时候那样只因为感兴趣就找了可靠性方面的一样。父上和母上旁敲侧击地问过几次我有没有后悔过当初的选择,我说我没有。的确当初去了财经院校的话,也许现在身边的妹子应该能换过几任了(迷之音:魔法师不管到哪里都还是魔法师的),跑到南大的话,就可以穿着中山装照毕业照了(雾。但是回顾我这几年的生活,我觉得基本满足了。

一直很好奇的群论,在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就承蒙马声明老师教导,有了初步的理解——那一门课估计是我学得最好的课。由于天资鲁顿,法语虽然学了四年,但是还没到能看原版《l'aimant》的地步,不过因为法语而接触了很多好听的歌曲,看到了很多有意思的电影,甚至看动漫时候也能用得上,我也知足了。

当初设想的那种埋头苦读的场景没有出现,但是身边一大摞的书还是攒起来了的。几年所上的课程包罗万象,以至于我见到哪个系的同学都能就专业问题侃两句。

下边这一句很矫情也很空泛,但的确是真话,多亏在中法,才能认识到一大堆优秀的同龄人,能够和你们一起走过求学路,我很幸运也很知足。

Bonus Track

虽然其实我是年级的吊车尾,但是写下上边的文字的时候还是觉得很满足 = =

这篇文章也是本科毕业的时候就想写一写的了,今天总算有毅力,用了两个 30 分钟完成了。当然时间原因,SideB 还是比较简陋。

人的记忆是可以被自己所美化而篡改的,所以引用之前的一篇日志吧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4489ab0100t21e.html

Les escaliers de la Butte sont durs aux miséreux; Les ailes des moulins protègent les amoureux
自豪地基于 React.js Gatsby.js 驱动 | RSS 订阅可用
内容基于 CC-BY-SA 4.0 授权 | 评点或斧正可以 在此提交 issue
2013-2024 鏡 @ がんばらないプロジェクト / 夜ノ森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