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观

今天天气还不错,想出去走走,又想到自己需要一双鞋外加一条运动裤,以便和谐地转型到运动型——至少是伪运动型。所以就走着去了五道口,然后又绕了个远路沿着学院路回来了。历时三个小时。

城乡消费水平的差距,我是很有体会的,在以前,我从来不会买超过 200 的鞋子,超过 300 的衣服,稍微买贵的东西还是心疼得很。既便如此我也感觉自己很奢侈,特别是清楚地了解有些人努力一个月的工资只能买得起三四件衣服的时候。来到了北京,才发现城市啊,真的是物质的天堂。当然,额外的发现是,有些名牌不是很贵,也有打折,打完折有些还是可以接受的。比方说,万恶的美帝国主义的资本家开设的耐克,就有所谓的工厂店,打上比较大的折扣,和中国的某些民营企业家创立的品牌相比,也不算特别贵。

今天本来是奔着耐克工厂店去的,希望着能够淘上一双三百多的跑步鞋。我不是品牌主义者,只是品牌的的确穿得舒服点。而我来北京买的第一双鞋,实在让我对于一些品牌产生了比较大的心理障碍。那是一双「一切皆有可能」的李宁,200 元买回来,平常穿还可以,但是跑步的话很不舒服,而且无论什么情况,穿上三天就脏了,洗还洗不干净。这实在让我这样的懒人抓狂。从此以后我就不怎么在乎这么一点差价了。而且人家广告的确做得好,很多鞋都标着 AIR,ZOOM,+啊之类的,宣示着自己领先的技术——尽管都是在中国或者东南亚的国家生产,一看就让人觉得特放心,而国产的东西,什么也没标,总让我感到信心不足——这么说来其实我是拜标签主义者,囧……

话说耐克的鞋子还真有 300+的,不过实在很难看——美帝国主义资本家总是不会忘记性价比的保持的,所以转了一圈,决定选择欧洲资本家的产品,一双锐步,¥ 246。

这双鞋贵么?

的确,这双鞋对于许多老百姓来说是奢侈了一点,但是我也在想,在沃尔玛里边,连普通回力鞋都卖到了 80 块一双,这个价格还是合适的,况且我一顿饭差不多 7 元,相比起来这双鞋还是算合适的。

我也在想,我为什么会有如上的想法?也许是我还没有适应城市生活吧,没有培养出一个合理的消费观,用来指导我对于物质价值的估计。从大一点来说,应该是价值观的问题。

身为一个大学生,有时候我感觉我在恬不知耻地挥霍父母的血汗,有时候也觉得这很大程度时必须的,这是市场经济之中我们的宿命,或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们的宿命。

最后,还要买一条运动裤。和鞋一样,我也觉得裤子很大程度上也是一分钱一分货。印象中五道口一带运动品牌专卖店还是挺多的,但是最终只发现了安踏和鸿星尔克。安踏的裤子价格 119,不打折。我妈对于普通的人造面料的衣服还是存在着一点意见的,因为这些化纤不应该这么贵,比棉的还贵。我虽然觉得制造化纤也是不容易的,但是对于这样的普通裤子心理价位是 100-的。然后尔克那边更贵了,138 元,送 50 元代金券(约等于两双袜子?),但是面料里边也居然能有棉的成分。权衡了一下,还是不想买。

然后踱着踱着回到了北门,北门有一家双星。印象中双星从来不做广告——除非把三星的给算进去。所以总感觉它会便宜点。于是进去问价,才发现我错了,双星本着向前看的原则,居然同样的普通运动裤也卖了 111。于是我不禁后悔刚才没有决断地在五道口买了。

好久没有打字,所以就写一写流水账,热一热我的文思……

朝陽が水平線から 光の矢を放ち 二人を包んでゆくの 瑠璃色の地球
自豪地基于 React.js Gatsby.js 驱动 | RSS 订阅可用
内容基于 CC-BY-SA 4.0 授权 | 评点或斧正可以 在此提交 issue
2013-2024 鏡 @ がんばらないプロジェクト / 夜ノ森工房